由於建置 Pyxis Machine 的作業,因此Kaiser Permanente (以後簡稱 KP),在UD作業模式與筆者成大醫院作業方式及台灣大多數醫院作業方式有極大差異,因此提供筆者所見供與大家分享:
基本上我會說 KP 模式是每日有兩次 Refill (充填 Pyxis Machine)以提供住院病患規律用藥,成大醫院(及台灣大多數醫院)是每日交藥車模式提供住院病患規律用藥.細述如下:
KP 運作模式
基礎設備:
KP每一護理站均配製Pyxis Machine,裡頭已依該病房特性建置儲放藥品,供護理人員依Bar Code系統確認藥品與病患身分,執行投藥.
作業流程:
一,受理處方:
如同先前文章曾向讀者說明,經醫師於電腦系統開立處方後,藥師在電腦系統Verify處方後,該處方才算完成,此時就會有調劑作業程序
二,調劑作業:
1.若此藥已建置儲放於該護理站Pyxis Machine:
技術員(Technician)或藥師就不需調劑給藥,因為護理站Pyxis Machine裡已有此藥品,護理人員就依Bar Code系統確認藥品與病患身分,執行投藥.
2.若此藥並未儲放於該護理站Pyxis Machine:
此時就會列印調配單資訊, 但此資訊是傳遞出該護理站病患需使用該藥品且藥品尚未建置儲放於該護理站Pyxis Machine.
因此,該調配單資訊需經藥師依據其使用頻次及單次量於電腦系統增設該護理站Pyxis Machine的第幾號抽屜? 第幾號藥盒? 儲放多少數量此品項? (設定最大量及最低量)
技術員(Technician)再依據該資訊調劑,捆綁在一起,並經藥師覆核後先暫時存放於固定收集盒內.而後,每小時會有一位技術員(Technician)傳送收集盒內之藥品及調配單資訊到各護理站,並依調配單資訊儲放藥品於該護理站Pyxis Machine的第幾號抽屜,第幾號藥盒,儲放數量.此程序在操作Pyxis Machine時每一環節均需確認並輸入藥品效期.
因此,當此程序完成時,護理人員就依Bar Code系統確認藥品與病患身分,執行投藥.
所以,基本上與成大醫院或台灣大多數醫院作業方式是極大不同.
3.上述所描述的就是當處方第一時間開立時之情境,相信讀者就會問那如何確保護理站Pyxis Machine裡均持續維持適當量供護理人員規律投藥?
在這裡,系統設定每天早上6:30及下午2:00會依據各護理站Pyxis Machine品項設定之存量資訊,只要低於最大量,就跳單列印調配單補充至最大量,經技術員與藥師調劑覆核完成後由技術員配送至護理站,補充入Pyxis Machine.
這裡就有點類似交藥車概念(但仍存在差異)
三,Bar Code系統
相信許多讀者會問:在台灣仍存在無法每一單一品項均有獨立標示與Bar Code, KP如何讓系統能運作?
筆者發現,KP使用之藥品真的每一個均建置(印製)條碼:(參考圖示)
部分品項類似成大自行分裝單一劑量藥品一樣,且印製條碼在單一包裝上.
大多數藥品都是單一片裝上每一品項就印製條碼.(但筆者發現此標示方式似乎非原藥廠出廠之標示,而是透過另一公司包裝,此部分需再向單位主管請教,讀者可看一下標示方式)
水劑藥品也有單一劑量分裝儀器.及單一包裝.
此外,若確實無法以上述方式印製條碼者,則利用條碼印製儀器產製條碼.
KP基本上住院病患給藥模式大致如上所述,但細節上其實有許多配套來讓上述作業能正常運作,
筆者也僅就粗略模式作描述,若未能提供完整資訊或讀者有任何疑惑,也歡迎提供提問或提供指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